最新目录

抒爱国之情,谱团结之曲 ——当代新疆汉语诗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于诗词创作,只是一个旁观者。因为专业的原因了解一些它的常识,偶尔写点评论文字。于是,有了对当代新疆诗词创作的粗浅感想,略作陈述。 当代新疆汉语诗词创作,从《凯歌进

我于诗词创作,只是一个旁观者。因为专业的原因了解一些它的常识,偶尔写点评论文字。于是,有了对当代新疆诗词创作的粗浅感想,略作陈述。

当代新疆汉语诗词创作,从《凯歌进新疆》开篇,吟咏不断,日益兴盛。尤其新时期以来,抒爱国之情,谱团结之曲,主题鲜明,成就显著,出版作品选集及个人诗集数量可观,正在形成占有全国诗坛一席地位的天山诗派①,与早有成就的当代新疆汉语新诗创作的新边塞诗派有并驾齐驱之势。遗憾的是,对当代新疆诗词创作的批评与研究的文字只零星见于报刊,多为书序与书评,没有研究专著,亦罕见专题论文,多卷本的当代新疆文学史也未给它应有的一角,过着“路边野花”的凄凉日子。岂知“唐贤读破三千卷,勒马回缰写旧诗”②。关内如此,关外亦然。古人刘勰曰:“书亦国华,玩泽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③

1949 年的9 月中旬,王震率领解放大军翻越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峰,诞生了一首由王震写意、马寒冰整理而成的大气磅礴的诗作,经由王洛宾谱曲,顷刻成为挺进新疆的嘹亮战歌。于11 月,这歌声便随着五星红旗飘扬在迪化(乌鲁木齐)上空。原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陶峙岳将军,率部起义,挥毫写下《迎王震将军入疆》一首绝句:“将军谈笑指天山,便引春风度玉关。绝漠红旗招展处,壶浆相迎尽开颜。”

一曲“凯歌进新疆”,新疆的历史揭开了崭新一页,也拉开了当代新疆汉语古体诗创作序幕。一些久经征战的将军、资深望众的学者,以及视察新疆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汉语古体诗这一形式,热情礼赞新疆和平解放,民族团结,屯垦戍边;浓墨描绘西北边塞新的生活,新的面貌,新的山河。这些作品,零零散散流布于报纸杂志。浓烈的真情实感、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清新激昂的格调是它的基本特征,而贯穿其中的则是它的纪实性抒写,有感而发,因事而作,这正是古代新疆汉诗亦即学界称为西域诗所独具的文脉之一。其中将军诗人张仲瀚的《老兵歌》(古风三十章)颇具代表性,虽然其艺术造诣比西域诗歌佳构“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但它以640 个字,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其语言之平实,叙写之清晰,气势之浩大,情感之浓烈,亦不失之为当代新疆诗词创作初期的优秀篇章。

1966—1976 年间的新疆汉语诗坛,仍有一些诗作,存留了历史的真实,抒发了特定的情感,映射出了生命之光:“遥怜万里布荆人,烽火惊心岁又春。独立西风吹绿鬓,还乡河畔望夫君”⑤,“世态失常轻变换,庶民何罪漫亡存?忧容在眼声萦耳,欲不回看已断魂”⑥。这些诗作,目下所见虽然不多,但却也因而有着较大的搜检的空间,值得有心人去作相应的努力。

黑云忆昔压神州,折桂焚椒万户愁。自有英雄花不败,斗残风雪笑难收。天山紫燕舒长袖,瀚海黄莺啭玉喉。我约诸君贾余勇,吟诗万首到白头。(刘萧无:《1978 年抒怀》)

20 世纪70 年代末,刘萧无这位军旅老诗人⑦,也是新疆文坛的举旗者,兴奋了,振臂高呼了,要领头展纸挥毫,活到老,写到老,要让新疆诗坛傲雪凌霜之花盛开起来。霎时间,春风又度玉门关。那些在1949 年前就服务于新疆社会而后多为新疆文史馆馆员的诗词能手们,如王子钝⑧、王孟扬⑨、欧阳克嶷⑩及陶天白?等,开始了“边城高处放歌喉”?:“河山大好太虚宽,奏凯归来戒宴安。君子余年强不息,更亲翰墨愉与诗坛”?;那些曾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将军、官员,如左齐、任晨等“解甲壮志仍未已,磨炼铁笔自耕耘”?;那些来新疆文化交流的内地诗词名家如冯其庸、霍松林、羊春秋、吴丈蜀、丁芒、蔡厚示等“想象新都市,豪情吐朗吟”?。以感恩之怀立德立言,以喜悦之心模山范水,是这些诗词的创作者们的追求和意趣。

新的时期带来新的机遇。新疆诗词学会成立,组织诗人,凝聚力量,躬行于斯乃至生于斯长于斯的作者不断出现,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包括满、蒙、回、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的创作队伍,异军突起,同时,开辟发表阵地。由于一般报纸刊物基本不发表古典诗词,使之停留在自娱自乐的传播层面,长期制约其创作发展。因而创办刊物尤为必要,于是,名为《昆仑诗词》的刊物问世,它既给作者提供了发表园地,也为更多的读者奉献了一份精神食粮。随着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传统诗词的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也纷纷借助这一平台而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宽阔的互动空间,与其他体式的文学竞相发展。

文章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网址: http://www.ddzgsyjzz.cn/qikandaodu/2020/1109/369.html



上一篇:文学与城市社会学 ——对戴维·哈维空间批评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当代史 ——评《中

当代中国史研究投稿 | 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 当代中国史研究版面费 | 当代中国史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中国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