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与汉语国际传播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汉语国际传播不仅仅是传授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在传授汉语言知识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汉语国际传播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向世人展示并使其了解中国。汉语国际传播的主战场在国外,

汉语国际传播不仅仅是传授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在传授汉语言知识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汉语国际传播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向世人展示并使其了解中国。汉语国际传播的主战场在国外,海外青少年学习汉语的动机不仅仅是掌握汉语这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和使用,更重要的是汉语带给他们一个全新的文化世界,这是吸引他们学习汉语的更原始动机和更重要的兴趣来源之一。

一、当代中国流行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

目前,国际汉语教育界在传播中华文化时,往往强调中华传统文化,而忽略当代流行文化,有“尊古贬今”的倾向。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流行文化则更是外国民众直接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这种“尊古贬今”的教学倾向最后甚至会使国外有些汉语短期学习者对当代中国的认识产生严重偏差,不得不说这是汉语国际传播的不妥之处。

汉语国际传播的一大作用是提升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而只有在流行文化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才能使其文化价值观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如美国,流行文化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如风靡全球的好莱坞电影、美剧、麦当劳与KFC快餐文化、NBA体育文化等等,这些都对其他国家的民众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不知不觉会对美国社会增进了解,甚至产生好感,有些受众也因此激发了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动机。为使汉语在世界上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我们就必须扩大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外界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时尚新潮的无穷魅力。

二、当代中国流行文化国际传播的困境

第一,我们缺乏具有全球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是一个客观方面,这有待时间和相关行业的创新发展。第二,我们国际汉语教育界自身在当代中国流行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也限制了中国流行文化的国际传播。

目前,我国编写出版的汉语教材对当代中国流行文化资源的利用不够重视,所收录的一些课文也已经“不合时宜”了,典型的如《司马光砸缸》《守株待兔》以及近现代的一些散文名篇,如朱自清的《背影》《春》等。这些汉语教材的编者过多地重视了语言本身,强调语言的优美和意境,重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教材若能适当引入当代中国流行文化资源,将会使教材更有吸引力,也能使当代中国流行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此外,当前国内院校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开设的“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才艺”等课程注重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与才艺的学习,缺少对流行文化的适当关注,从而使我们的研究生在海外从事汉语教学时缺乏传播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意识和素养。由此可见,我们在进行当代中国流行文化国际传播时面临着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的困境,这自然也就限制了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传播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当代中国流行文化国际传播的应对措施

所谓流行文化,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剧、通俗音乐等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传播的文化艺术形式,另外还包括体育文化、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我们在进行海外汉语教学时应适当引入这些艺术形式和内容。

中国通俗音乐的国际影响力很弱,但国外不同年龄层次的汉语学习者普遍愿意学唱一些中文歌曲,我们可以在汉语课堂教学和教材中因势利导,把一些中文歌曲融入进去,并举办不同级别的唱中文歌比赛活动,吸引更多的汉语学习者喜欢并传唱中国流行歌曲。我们还应重视编辑出版给海外儿童传唱的歌曲教材、动画DVD等,根据他们的汉语水平、年龄、性别、国别和兴趣爱好等分门别类地整理一些便于传唱的优秀中文歌曲,让他们在快乐学唱中文歌曲中不知不觉地习得汉语与中华文化,可以说这是一举多得的做法,其他流行文化艺术形式也可借鉴这一做法。

另外,我们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应认识到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传播的必要性,培养他们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传播意识和能力,选择适合海外汉语教学与国际传播的材料,分门别类地建立当代中国流行文化资源库,以备海外汉语教学之需,方便他们开展汉语教学。由于当代中国流行文化是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代中国流行文化资源库也应不断地更新补充,保持充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四、结语

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国际传播既是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也是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客观要求,以流行歌曲、影视作品以及媒体和网络上广泛流通的各种产品等语言资源组成的当代中国流行文化无疑代表着当今汉语的真正面貌及背后的社会现实。这些活生生的、具有动态特点的文化资源如果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相信应该可以引起海外的年轻学习者对汉语和中国社会产生不少兴趣,并能使他们长期维持学习动机。这样我们才能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社会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汉语在世界范围内更深更远的传播。

文章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网址: http://www.ddzgsyjzz.cn/qikandaodu/2021/0414/526.html



上一篇:当代朗诵艺术的特点与创新
下一篇:当代网络图像嬉戏化表现研究以表情符号为例

当代中国史研究投稿 | 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 当代中国史研究版面费 | 当代中国史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中国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