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10/30]
- · 《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10/30]
- · 《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10/30]
- · 《当代中国史研究》期刊[10/30]
- · 《当代中国史研究》数据[10/30]
- · 《当代中国史研究》投稿[10/30]
主旋律电影的三种调性建军大业战狼与敦刻尔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总是被“讲述”的,不断地被还原与被解构,电影只是讲述历史的方式之一,电影并不承担还原历史真相的义务,何况真相本身就取决于立场和方式,没有绝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总是被“讲述”的,不断地被还原与被解构,电影只是讲述历史的方式之一,电影并不承担还原历史真相的义务,何况真相本身就取决于立场和方式,没有绝对的“真相”,“虚伪”和“粉饰”在所难免。
从质疑小鲜肉出演革命先烈,到吴京以臂扬旗塑造不死的铁血战狼神话,再到还原敦刻尔克撤退真相纷纷笔书英国出卖法国队友;今年暑期档热映的三部电影《建军大业》《战狼2》和《敦刻尔克》先后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现象级的讨论,可以说已经成为(未完的)2017年电影文化年度重要事件。尽管“主旋律”电影这一概念在学界的纷争已成过往,在普通观众及网友心中仍专指某种“特殊”影片类型,本文使用“主旋律”而不是“主流大片”或其他,是因为这三部电影都承载了明确的主流意识形态,三部影片之间蕴含的巨大差异性让笔者看到了一种反思主旋律电影的可能。
《建军大业》是继《建国大业》《建党大业》之后,“建国三部曲”系列的最后一部,是历史片、战争片、献礼片,更是一部毋容置疑的主旋律大片。《建军大业》采取了一贯的策略,选择历史进程中一系列的关键点和事件串联出一条叙事线索,并将自《建国大业》建立起来的历史人物全明星化“群像式”演出模式推进一步。可惜的是,这一次的明星群像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票房效应,启用多位“小鲜肉”明星扮演历史伟人,虽符合原型人物的年龄,引发部分90后甚至00后粉丝群体发生观看兴趣,但年轻演员的演出难免诟病,以明星为策略将主旋律电影引向商业上的成功显然已是末路。
《战狼Ⅱ》的出现正好呼应了近些年来中国逐步走上强国之路、大国之路的大时代背景。没有献礼的光环,没有政府的背景,凭借吴京导演自己对电影的坚持,使得这一部纯市场运作的类型片引爆了一场全国范围集体抒发爱国主义的狂欢,截至9月9日,票房超56亿,加冕内地电影票房冠军。尽管该片的类型片套路明显,人物塑造单面,吴京的肢体语言简单粗暴、隐喻直白(特别是站立车顶用手臂举起国旗的一幕),非但没有引起观众的反感,反而大大增强了观众(一部分海外华人观众)的情感认同。因为这部电影“好看”,充满“正能量”,很多年轻观众二刷,一些多年不进电影院的年长观众纷纷回归。
《建军大业》和《战狼Ⅱ》同期出现同为宣扬主旋律却遭遇观众接受上的天壤之别,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思索吗?随后上映的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敦刻尔克》,为这个问题的思索提供了第三个向度,按同等的标准《敦刻尔克》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英国主旋律电影,试想,电影中取材的毛泽东历史上发表的重要言论与丘吉尔的著名演讲《我们将战斗到底》,两者在借助电影进行政治意识输出的功能层面上能有多少不同?然而,《敦刻尔克》却显现出不同于前两部的调性,它开放和吸引了普通人(世界观众),进入英国主旋律电影历史语阵、英伦文化价值体系的可能。
《敦刻尔克》的故事原型取自著名的二战历史时刻“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题材原本屡见不鲜,但《敦刻尔克》的导演诺兰曾凭借《记忆碎片》《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烧脑”片深受观众喜爱,诺兰是结构主义的大师,很多观众为他电影里精巧的结构和形式所痴迷,视听艺术是该片在海外市场的首要卖点。《敦刻尔克》通过港口一周(The Mole: One Week)、海上一日(The Sea: One Day)、空中一时(The Air: One Hour)三条时间线、空间线的立体剪裁,在无调性电影音乐的辅助下,最终汇合成一个完整的平行世界,讲述了一次完美撤退故事。
《敦刻尔克》上映后,一部分骨灰级影迷热衷于解构诺兰电影叙事结构及吹捧一系列的电影技术实验,一部分历史迷观众则怀有不可遏制的真相探索欲望,挖掘史料揭露英国“坑队友”的真相,部分国内学者则有感于诺兰的精巧设置对真实战争历史进行有目的的遮蔽,强行植入有关于英伦荣耀的概念,没有对战争反思做出有意义的新贡献。有意思的是,在法国商业电影网站Allocine满分5星的评分中,专业媒体和普通观众给《敦刻尔克》打出了4.1的高分,《费加罗报》《新观察家》《巴黎人报》更是给出了满分。尽管也有法国三大报之一《世界报》发声批评这部电影没有看到为了掩护英军撤退在防线上血战到底的法军,但总体上电影《敦刻尔克》并没有惹恼“被出卖的”法国人。反观《建军大业》和《战狼2》的国外境遇,我们在电影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和输出上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文章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网址: http://www.ddzgsyjzz.cn/qikandaodu/2021/0617/587.html
上一篇:蝶变衣裳评百年衣裳
下一篇: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写在中国银行百年行庆之际